找到相关内容108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教制教典与教学(三)

    而不通!我们应从此下手去学,也应该教人如此,切勿迎合好高骛远的劣根性,专以艰深玄奥去诱惑人!   三 初学者从三门入   初学佛法的人,可分作三种类型。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,由于什么而学佛的动机不同,所...唯识』论等,都给大家讲个大要,另外关于戒、定、慧三学,也预备讲一点。总之,佛法是一体而多方面的,大家在初学期间,应当从博学中求得广泛的了解,然后再随各人的根性好乐,选择一门深入,这无论是中观、唯识,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4240690.html
  • 阿姜查:宁静的森林水池(一)

    因缘的过程。佛陀教导,“无明”是一切世间因缘和“行”生起的“因”。“行”引发“识”,“识”引发“身”与“心”。这就是十二因缘的过程。  当我们初学佛法时,这个传统的教义对我们也许有意义,但是,当这个过程...流传。   阿姜 查与其老师──阿姜 通拉和阿姜 瞒(又译曼),曾多年在这些森林中经行和禅坐,以增长他们的修行。经由他们和其他森林禅师们中,产生了一种即时有力的佛法教示遗产,直指那些期望净化心灵和由...

    阿姜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1342072.html
  • 慧学概说(一)

    中国古德,如天台智者大师等,也都与此不相违反。所以初学佛法,所应该注意者,第一、不要将听经、看经,以及研究、讲说,视为慧学的成就,而感到满足高傲。第二、必须认清,即使能更进一层的引发闻思修慧,也只是修学...特质作根本,当然只是普通知识而已,与佛法无关。然菩萨发心,以教化众生为要行,必须具有广大的愿欲,遍学一切世出世间无边法门,种种善妙知识。所以菩萨初学,一面修学闻、思、修,一面对于各类学问,也应随分随力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70042683.html
  • 佛教对神通的看法

    ,有了神通就可以万事无恐。在业力之前,神通也派不上用场,一味依赖神通,弄巧成拙,反而会丧身毙命。   (三)神通比不上道德   初学佛法的人往往对一些神奇怪异的事情,兴趣特别浓厚,看到某人闭关有...俗话说非常时用非常法,道德浇薄、人心危殆的乱世里,讲说佛法的道理,无法应急拯救时弊,要假借神通,才能迅速解决问题,好比医治患有陈年夙疾的病患,要施用重药一样,先救急然后再慢慢滋养,神通是对治乱世的救星。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4143666.html
  • 汉传佛教的展望与愿景——以印顺“人间佛教”为重心的探讨

    思考。关于这段过程,印老提到:   我初学佛法——三论与唯识,就感到与现实佛教界的距离。存在于内心的问题,经虚大师思想的启发,终于在“佛出人间,终不在天上成佛也&...比例远高于“台湾佛教”;且印老在交代对佛法的基本信念时,也明白表示“我是中国佛教徒”,所以仅仅从台湾佛教的角度来谈论印老思想,似乎是不自觉地为印老思想画...

    林建德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3744474.html
  •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(四)

    的人,有如此可怕的恶果,所以他明知文殊菩萨确实现真实身摄受他,却仍然前来与宗喀巴大师相互印证。其目的,在以现身说法警策后学,告诉初学佛法的人,务必精研教理,依止真正善知识,如此才不致求升反堕,害人害己。...五、以律为主 大弘佛法 (一)正受比丘戒 大师认为,佛法心藏中之七种别解脱戒,其最宝贵、最殊胜的一种,就是比丘戒。因为清净的比丘戒,是显密二种大乘戒律的基础;同时,正法能不能永住世间,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2044725.html
  • 善导大师要弘二门判

    有八大宗派,如果完全一样,也没有必要开出八宗,可见得是不一样;但是不一样中有一样,就是目的一致,所信仰的教主一致,目的,就是成佛,所信仰的教主就是释迦牟尼佛。   往往初学佛法的人,看见庞大的佛教经典...  【讨论佛法】   判断一个法门是不是正法,是要以佛经和祖师的教言为依据,所以,教理是基础,是方针。   莲友们讨论得很热烈,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,所谓“闻、思、修”,听闻佛法,心中思惟,抉择正确的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2245505.html
  • 密宗法义精要(1)

    可以说是初学佛法的导师,也是修学密宗的准绳。 一九八一年元月十日释广定序于佛教出版社 密宗法义精要 ...显密佛法,有了听闻佛法的机会,而不自思维修学,则永久不能得到成就。所以想要速得成就佛道,一定要先皈依上师、三宝与发菩提心。如果只有皈依上师、三宝,不发大菩提心与光修福慧二种资粮,也不能得到成就。因为成佛...

    法尊法师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5945974.html
  • 能海法师戒律思想研究

    金刚院的比丘就更加严格,稍有与戒不和之处,必加严斥。有弟子不理解这一做法,能海法师解释说:“对初学佛法,不知法义,信根未坚固者,若要求过严,必坏他信心,而信心坚定,又能接受严教者,不严则不能使其断烦恼。...渐渐萌发出家之念。其姐以无后不许。1916年被重庆居士请去讲述《百法明门论》,好评如潮。由此促动他发心在成都创办佛经流通处。其时为便于听闻佛法,多居寺中,曾对人言:“每闻钟声,辄动出家之念。”[1]...

    温金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5046071.html
  • 觉者释迦牟尼佛

    由于大家是初学佛法,所以有必要作些介绍。佛教认为,生命界由于迷与悟的不同,因此,存在十种类别,这就是:  (1)地狱界:最低层的生命,处于牢狱之中,遭受极重苦痛。  (2)饿鬼界:这类众生不得饮食,...”,是说释迦牟尼成佛后第一次说法的意思。  法轮,是以“轮”来比喻佛法。为什么要用“轮”来比喻佛法呢?它有三种意义:(1)摧破之义:谓佛法能够摧毁众生的烦恼罪业,就像须弥四洲之主的“转轮圣王”的轮宝,...

    正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3546160.html